12月23日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。会议对做好明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提出了5方面要求,其中提及,坚持“稳”字当头,全面落实因城施策,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,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,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。
而2019年的楼市,也一直笼罩在“稳字当头”之下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,11月,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,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略有上涨,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。记者 靳文博
“三稳”长效调控机制
12月12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。会议指出,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全面落实因城施策,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这表明,首先,要强调“稳”,这是2020年度的工作主基调,房地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样如此,因此,在政策的选项里,房地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均不可能。
其次,再次强调“房住不炒”,说明该指导思想不会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出现变化。同时,要消除市场对中央政策意图的误读和误解。
再次,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,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是今年的新内容,该项工作将成为2020年房地产工作的重点。
这一表述,既有此前一直强调的“房住不炒”,也新增了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。业内人士表示,房地产调控基调没有变,打破了近期部分地区政策微调所引发的地产调控“松绑”的猜测。
12月23日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。会议对做好明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提出了5方面要求,其中提及,坚持“稳”字当头,全面落实因城施策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,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,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。
对于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工作,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、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这样解读: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“支柱产业”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。对房地产而言,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问题。此次会议重申“三稳”方针,可以明确明年房地产市场“稳字当头”。此外,在稳定住房市场体系外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使得居者有其屋;同时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。
顾云昌指出,对房地产而言,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问题。此次会议提出“三稳”方针,“三稳”是去年工作的延续。同时也上升到中央部署层面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,全面落实因城施策,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。可以看到,明年房地产是四个字“稳字当头”。
11月70城房价走势依旧平稳
近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,据悉,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,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略有上涨,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,。初步测算,11月份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.1%和0.2%。
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.5%和0.3%,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.2和0.1个百分点。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.4%和0.3%,涨幅均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分具体城市看:乌鲁木齐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.9%,领涨70大中城市,而大连、昆明、湛江、桂林、西宁等9个城市的环比涨幅均超过1%,上涨城市个数和涨幅均比此前几个月有所扩大;
但从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表现看,北京、上海环比持平,广州环比下降0.1%深圳环比下降0.2%,但从存量房也就是二手住宅看,北京依旧领跌,环比下降0.5%。
从同比看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4个月回落,11月份比10月份分别回落0.3和0.2个百分点。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略微扩大0.1个百分点,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4个月回落,11月份比10月份分别回落0.3和0.2个百分点。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表示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各有涨跌,二三线城市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回落,11月份,各地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一城一策、因城施策,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,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保障了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。
1个月施策超过70次
今年以来,房地产市场的韧性让人印象深刻。近一个多月以来,一些城市微调人才购房政策,有的地方楼市重新升温,有人认为这是房地产调控放松的序曲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本轮房地产周期需求并未大幅下滑,从根本上支撑了房地产市场,但调控定力也强,从“房住不炒”到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,房地产调控仍是稳字当头。
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11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次数刷新最近一年纪录,高达72次,去年同期只有20次。
在调控刷新纪录的背后是11月部分城市楼市回暖。交通银行(601328,股吧)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表示,资金受限倒逼更多房企选择以价换量,加快资金周转速度,年末更是积极推盘促销的业绩冲刺阶段,叠加基数走低的直接作用,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短期回升。
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表示,房地产能够保持韧性,最根本原因是需求未出现大幅萎缩。如果房地产需求明显减少,库存会被动高企,导致房地产财务状况恶化,最终拖累房地产投资,这是之前每轮房地产调控周期中都发生过的情况。“2020年房地产或继续处于漫长而缓慢的补库存阶段。”杨业伟认为,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压力,金融条件不会明显收紧,房贷利率平稳,房地产销售额将延续3%至5%的增速,补库存阶段销售平稳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形成支撑,房地产市场将继续呈现强韧,为经济增长提供韧性。
专家认为,房地产调控将在较长时间内延续。若政策过紧致使市场过冷,调控政策可能局部反向纠偏,较可能出现在行政和信贷政策方面。各地因城施策,以落户便利和购房优惠作为“人才引进”的配套政策;减少对刚需和置换、改善需求的误伤,对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重新考量等。此外,房地产金融政策或依然较紧。
就在12月15日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: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,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。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。精简积分项目,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。
这一次全面放开落户限制,不再只面向所谓的高学历群体,也不再只是僧多粥少的有条件落户,而是全面放宽乃至全部取消落户限制。换言之,零门槛落户不再是传说,而将在二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。毫无疑问,这是户籍制度的时代之变,也是人口流动、城市竞争的时代之变。不管是为了长期的经济发展,还是短期的楼市托底,一场覆盖范围更广、竞争更为白热化的新抢人大战,必将全面打响。 |